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
鍾杯杯的徒步環島日記第24日—黎明再起之告別花東
日期:104年9月30日
天氣:晴時多雲
路線:花蓮壽豐-吉安-花蓮市-(搭車)-宜蘭蘇澳
路程:28.37公里
總里程:812.9公里
花蓮鹽寮這一帶的海邊,這幾年增加了不少民宿。每一家都各有特色,但大部分都是靠建築造型來吸引過路客的目光後再住進去。但羊毛出在羊身上,花了不少銀子蓋的房子,這住宿費當然就不是很平民化。
昨天我在中午開始找晚上的落腳處,打了不少通電話,每一家的價格幾乎都是3000元以上,最便宜的一家2000元有找的卻要走45公里才能走到,而且當我走到水璉村再上網查時,這家店的住址才剛換店名,我覺得有問題也就沒再聯繫。有些民宿一聽到我是一個人的背包客,就直接叫我再找別家了連價格也不用談了。最後好不容易找到這間名字取的簡單但不扼要的「12號橋空間」民宿,沒錯!這民宿就隱身在台11號道上12號橋的旁邊。
當傍晚我和斑斑連續過了4座隧道重見天日時,天色已經漸漸暗去。到了民宿外面的公路上,看不到豪華新穎有特色的建築,只有路邊的一道門和看似不怎麼大的房子。其他的都被樹籬擋住了。這路邊還有引導,要再往前走從前面的小路進去這房子的另一邊。我到了門口後,從靠海的這一邊看回來這民宿還連著幾間房間,建築物簡單而樸實,沒有之前看過的華麗外表,反而是給人有那遺世的感覺,這使我腦海裡浮現出陶淵明的「桃花源記」中的景象。講近代一點,就如同導演李安的電影裡說過的:「每個人的心裡面,都有一座斷背山」。不管是「桃花源」或是「斷背山」,都是要讓自己的心靈有個沉靜、依靠的地方。當然小弟我這一趟旅行不是來追尋「斷背山」的,況且從小到大我就沒那種「拿剪刀剪袖子」的嗜好。但這種一個人的旅行,實在也是不錯的心靈成長之旅。
民宿老闆娘來應門接待我到櫃台,由於院子裡有幾隻主人養的柴犬,為了避免發生衝突,這萍水相逢跟了我一天的斑斑,只好讓牠待在民宿外面了。老闆娘原是學校老師,恰好與我一樣在七月份退休,這間民宿是他們夫妻倆一磚一瓦的經營起來已經十幾年了。我們在一起話家常時才知道老闆娘也是桃園大溪人,真是非常的巧合,一天之內竟然碰到同鄉4次。原本住進這民宿是沒有晚餐的,晚上7點多老闆娘通知我去主建築客廳和他們家一起吃晚餐,我一邊吃內心也是覺得蠻溫暖的,這感覺不是單純的店家與顧客那種消費交易的關係,而是一見如故的老朋友。或許是因為颱風天裡孤獨的一個人走著,又落腳在要洗冷水戰鬥澡旅社後,與今天相比形成一個強烈反差的緣故吧。
清晨被那微微的曙光照醒過來,睽違幾天的太平洋日出再度重現。嗯!老天爺應許了我昨天決定入住這間民宿時內心裡「花2000元住下來,只要讓我看個日出就值得了!」的想法。當然,單在這裡所感受到對我們這種過路客的關心與體貼,已經讓我感覺值得了。用完了早餐,這如大姊般親切的老闆娘塞了兩塊月餅給我。對喔,前兩天中秋節連個應景的月餅也沒吃到,這兩塊正好補償一下。
揹著背包走在路上,我不斷仔細的搜尋斑斑的蹤影,但很遺憾都沒發現到。我心裡衷心地希望牠能找到一位好主人,好好地過著不會挨餓的日子。牠是隻好狗,要不是颱風過境造成蘇花公路部分路段的損壞,為了安全起見我要改搭火車,我一定會一路帶著牠走下去。
在走了5天半後,這178公里長的的台11號道終於在中午走完。而自從9月7日開始走到現在走了23天半,近800多公里的路後,今天將第一次搭乘交通工具,同時也將告別花東回到北部地區。下午2點走到花蓮車站,我刻意買了每站都停的區間車,因為速度慢才能好好欣賞一下沿途的山海之美。以前在花蓮服務時,只要不趕時間我都是坐區間車往返於羅東、花蓮之間,一邊坐車一邊欣賞風景也是蠻好的。不過今天經過各站時,可以明顯感受到「杜鵑颱風」的威力,像南澳站就有一排的高壓電線桿都被吹斷還沒復原。
下午5點左右抵達蘇澳新站,我趕緊趁天黑前走了幾公里到了背包客棧,途中宜蘭的同學來電,邀我到他家住一晚,但因已先與老闆約好,我也不想失信於人,所以就感謝同學的好意了。今天還是跟前幾天一樣,這棟民宿就我一個人入住,但住宿的品質並沒因為只有我一人而降低,這兩天的際遇讓我覺得豐濱國○大旅社之後,真的是否極泰來,這感覺越來越好。
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