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
鍾杯杯的徒步環島日記第14日—再唱一段思想起之恆春小鎮
日期:104年9月20日
天氣:晴
路線:-屏東枋山-車城-恆春
路程:26.53公里
總里程:488.75公里
楓港對環島旅行的人來說,一直都是旅程中一個重要的點。無論是開車、騎摩托車、自行車甚至於徒步,他都會被考慮進去作為走南迴公路時的起、終點或休息的地方,它也是對東部公路運輸的樞紐。昨晚在此落腳觸景生情,也讓我想起了10年前剛升上校時發生的一件事。10年前初夏的海棠颱風帶來的一場大雨,把楓港大橋沖毀了幾十公尺。公路總局最初估計要花2個星期時間才能修復橋樑恢復通車,這讓東部及恆春半島的人員及數十萬人所需的民生物資無法進出,這橋一天沒修好路一天沒通,都會嚴重影響民眾對政府的信賴。因此,該來的的大官都來了。問軍方,工兵部隊說斷面跨距太長,倍力橋搆不到。連軍方都沒辦法,長官就這樣悻悻然的走了。當天晚上從台北下來了一位上將,坐著車連夜到現地勘查,第二天上午再偵查地形,決定在上游500公尺處搭倍力橋,預定24小時完成。公路局一聽急了,這是面子問題,無論如何不能讓軍方的橋先通車,後面便開始了一場軍民之間的搭橋競賽。我雖沒有在最前線身歷其境,但因職務關係要隨時掌握進度向北部的上級通報。那時和科裡參謀隨時緊抓著電話,眼睛緊盯著電視新聞。24小時後,在公路總局動用一切資源,以數十個灌了漿的貨櫃疊出橋面,恢復車輛通行,20分鐘後軍方從無到有所開出的一條替代道路和一座橋也大功告成。雖然比較晚,而且沒幾輛車走,最重要的是軍方的動作給了公路局莫大的壓力,讓原本兩週的工作天縮短至24小時,國軍工兵部隊雖敗猶榮,畢盡這是一場良性競爭,受益的是民眾。當時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在楓港大橋北端向南拍攝畫面,那橋頭第一間房子的牆面特別令人記憶猶深。而昨天晚上我就住在那一間,近期剛整修為民宿的住家。
今天的路程只有20多公里,我把步伐放慢中午在車城街上的便利商店休息,留下10公里下午走。而今天的住宿在官校朱方茂同學的出面安排下,我將住進他親戚所經營的民宿,所以就不用花很多的時間去上網找地點和連繫了。
在經過充分的休息後,下午往恆春鎮上出發。剛開始走時進入眼簾的熟悉畫面,是那保力村一帶的演習場地。對我們長年在外島的人來說,這場地是蠻生疏的,但軍旅生涯的最後一年,來這邊督導幾次,讓自己身歷其境的感受一下與外島截然不同的訓練。再往前走,馬路右側就是恆春機場。10年前還有民航機在飛,自從有了高鐵後,這航線也經營不下去了,現在閒置在哪裡。這恆春機場舊名為【五里亭】機場,以前我們也都還叫著舊名,後來被民航局給改了名字。但這【五里亭】名字的背後,卻有個類似像【海角7號】故事時代的背景。這名稱的緣由,是我在兩天後的阿郎壹古道之行,那知識豐富的解說員所說:二戰期間,這機場是台灣最南的機場,而台灣又是日軍進出東南亞的南進基地。所以這機場非常的重要,飛行任務也非常頻繁,每當要出任務時家人便會到離恆春鎮上五里的機場外送行,南台灣的酷暑再加上家人離別的哀慟,常有人不支昏倒。後來就在機場外蓋了座亭子,供送行人休息,【五里亭機場】之名不逕而走。
五里亭是真的,但比不上現代人編出來的【海角7號】。我在下午5點前到了住宿地點,後來去街上吃晚餐,隨便走走就看到了幾間【海角7號】的場景建物,沿途的指示牌還引導你過去看看。但這畢竟是場景,當熱潮退了誰會在乎阿嘉曾經住在哪哩。【五里亭】標誌著戰爭期間送行家人的無奈與不捨,更是值得讓人去體會感受。當然,除此之外恆春由於它特殊的地理條件,造就了蠻早的開發歷史,也孕育出較為有特色的民俗風情。年輕時候對這裡最耳熟能詳的事,就是聽耆老彈月琴唱一段思想起,這思想起歌詞沒有一定,調子一樣,就看你唱歌的人今天思想起了什麼事。用唱的來說故事,這就很厲害了。講著、講著今天的遊記像小學的鄉土課程一樣。
今天晚上的住宿是由朱方茂同學所招待,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對他當老闆的表妹曉以大義,請她代表同學盡地主之誼。老闆貼心的準備了好幾樣水果招待,吃不夠一樓冰箱裡還有,好像特別知道我過去這幾天很少吃水果,要在今天一次補回來一樣,除此之外還幫我準備了雨衣和茶葉讓我在後面的旅程中能用上,實在很感激。另外老闆也體念我過去幾天來都是一個人入眠沒有伴,今天特別安排了一隻小熊維尼在我床上,而且還是隻紫色的。小弟怕晚上我會逾越分際,就寢前特別把它請到旁邊的椅子上,看著我睡、聽著我打呼即可。今晚,我就在那大大的床上一夜好眠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